-
背負“勾連中國”的罪名兩年之后,華裔教授陳剛被美國政府撤銷了莫須有的指控。
文明的風向,不是“用問題解決問題”
-
對真正的科學家而言,也許個人的壓抑尚可忍耐,但坐看科學與理性蒙羞,這股憤怒,終將噴薄而出。
科學的反擊,開始爆發
-
資本對利潤的追求,能達到怎樣的瘋狂?答案是,直至現實世界之外。
將霸權延伸到虛擬世界的企圖值得警惕
-
隨著數據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,數字資源、數字科技、數字經濟等正成為國家競爭的新前線。因此,各國紛紛制定相關法律法規,在數據領域進行戰略博弈,以圖占據價值鏈的制高點。在此背景下,我國加快相關布局,順利通過了首部數據保護法律——《數據安全法》(以下簡稱:數安法)。
數據保護框架下的大國博弈——從國家總體安全觀視角看我國《數據安全法》發布
-
2019年3月2日清晨,俄羅斯科學院副院長、圣彼得堡科學中心主任、200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若列斯·阿爾費羅夫院士逝世的噩耗震驚了我,一時悲從中來,淚眼婆娑。這位對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居功至偉,科學精神嚴謹的大科學家的件件往事浮現于眼前。
我與阿爾費羅夫院士|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·開放合作
-
-
免疫,是一場不讓所有人掉隊的賽跑?,F在遠遠還未完賽,個別國家卻表現得越來越扭曲:一面自己瘋狂囤積疫苗,對急需疫苗的國家口惠而實不至;一面又抓住機會炒作疫情,抹黑其他國家援助疫苗的有效性。
抹黑疫苗背后是“涉華必黑”的扭曲心態|國際科技論談
-
近幾天的國際新聞,連起來讀才有意思。4月5日,日本首相菅義偉稱將就氣候問題敦促中國負起責任;4月9日,日本政府初步決定將福島核污水排入大海;4月12日,俄羅斯科學家宣稱已開發測試一種經濟安全的混合核反應堆;4月13日,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正式決定向海洋排放核廢水……
受害者變施害者,日本福島“后遺癥”有救嗎?|國際科技論壇
-
-
從美國自疫情發生以來種種荒腔走板的表現中不難發現:在美國,政治從始至終綁架著科學。
美國,別再用政治綁架科學了|國際科技論談
-
-
十九年前,聯合國主導制定的一項重大文件正在醞釀發布。幾天后的11月2日,聯合國大會第二十次全體會議根據第IV委員會的報告,通過了《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》。
孔子學院:踐行《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》的東方典范——專訪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、立命館孔子學院名譽院長周瑋生博士
-
7月31日,特朗普在其專機“空軍一號”上對記者首次表示,他將禁止TikTok在美國運營。作為對華科技遏制戰略的重要一環,美國特朗普政府對華為5G、TikTok連下“黑手”,炮制“清潔網絡”計劃,不惜通過建立數字屏障,將全球互聯網引向碎片化,以期實現損人利己的幻想。